【拼音】tóupòxuèliú
【典故】照道士臉上一刮,可憐就打得頭破血流身倒地,皮開頸折腦漿傾。 明·吳承恩《西游記》第四十四回
【釋義】頭打破了,血流滿面。多用來形容慘敗。
【用法】作謂語、定語、狀語;多指失敗
【結構】聯合式
【近義詞】一敗涂地、潰不成軍、頭破血淋
【相反詞】馬到成功
【押韻詞】冬箑夏裘、庖丁解牛、玉慘花愁、得勝回頭、枕干之讎、稻粱謀、愛毛反裘、老黃牛、仕女班頭、貿首之仇、......
【年代】古代
【燈謎】首創
【英語】headbrokenandbleeding
【德語】grünundblaugeschlagenwerden
【成語故事】唐僧師徒西天取經,見道士押著和尚在干活,悟空對道士說這些和尚是他的親戚,道士同意讓他放一個走,和尚都想逃出道士的控制。悟空要求道士把這和尚都放了,道士不干。悟空取出金箍棒把道士打得頭破血流,把和尚全部放走
【成語舉例】你若在繼續頑抗下去,必定會碰得頭破血流!。
【其它使用】
◎錯誤路線也是這樣,一般來說,它是不能自己糾正的,但總有一天在發展到極端的時候,也就是頭破血流的時候,會有別的力量來糾正。
◎第二,府中學的學風不良,各縣的畛域甚深,特別是革命后,迭起風潮,隸籍我縣的學校當局與某縣的學閥(學董)發生沖突,雖由一位自命為"高矮子"與"老少年"的滑稽教員(他說自己本居矮子之列,但在儕輩中算是"高"的,自己本是一個少年,但因蓄有胡子,未免"老"了,故有是名)奔走調停,終歸無效,致勞我們用武力解決,打得他們頭破血流,引起省教育廳的查辦。
◎列寧還從理論上論證了在無產階級取得政權后夸大"革命"作用,忘記恰當地和有效地運用革命方法的限度和條件的危險性,指出如果不善于運用"改良主義的行動"(即"改革"),就"最容易為此而碰得頭破血流"(《列寧選集》第4卷第612頁)。
◎好勇斗狠的人不只是我們,我們也曾被別人打得頭破血流。
◎1英國經濟學家馬爾薩斯的理論,放之四海而皆不準,只侯家大院的事實,就讓他碰得頭破血流,到底他是老外,對于中國的事情不知道底里,只憑他在小小英國看到的那些事情,寫了一部《人口論》,大談什么人口增長的速度快于物質財富的增長速度,而且他還說物質財富按照代數級數增長,而人口則按照幾何級數的速度增長。
◎誰都沒想到就是這個貌不驚人的老頭竟然一躍竄上屋頂,揭下屋瓦四面飛擲正在砸門和翻墻的人們,冷不防間打得眾人頭破血流哭爹叫娘,個別膽小的甚至抱頭鼠竄。
◎電工很愜意地看著他們頭破血流,把那個小小的電工鉗子玩得滴溜溜亂轉。
◎獵人出身的老四哪里受得了這種鳥氣,當時就和工頭打了起來,把工頭打得頭破血流,又叫所有的民工都停止干活。
◎真正的革命者如果開始把'革命'寫成大寫,把'革命'幾乎奉為神明,喪失理智,不能極其冷靜極其清醒地考慮、權衡和驗證在什么時候、什么情況下、什么活動領域要善于改用改良主義的行動,那他們就最容易為此而碰得頭破血流。"
◎我在國內是學民族舞的,但到了美國之后我下決心不再跳民族舞而改跳芭蕾,因為這里完全是看這個,我知道我即便是被撞得頭破血流也必須改攻芭蕾舞。
◎因為窮,這里的許多莊戶人家經常吃不起鹽,吃不上固體食物;因為窮,孩子們的衣服一年四季換不了季,弟兄們分家時,常為一只破碗,一只破瓢,打得頭破血流。
詞類符號:名詞;時間名詞;方位名詞;處所名詞;人名;姓氏;名字;地名;機構名;其他專有名詞;動詞;聯系動詞;能愿動詞;趨向動詞;形容詞;區別詞;數詞;量詞;副詞;代詞;介詞;連詞;助詞;嘆詞;擬聲詞;習用語;縮略語;前接成分;后接成分;語素字;非語素字;
快搜